close

中華文化教人怎麼做人;做生意和企業經營不是獨立的知識領域,而是與人生、做人融成一體的心性智慧。做生意和企業經營必須具備的某些特殊知識和技能是「術」是「藝」;但「術」、「藝」之外,商道的內涵其實與兵道、醫道、茶道、棋道的內涵並無二致,商道就是人生之道!中華人事主管協會邀請元大創投董事長暨中華儒道研究協會理事長 李克明,與超過200位人資主管分享現代企業經營所重視的人力資源知識領域,現代的人資觀念也可以在道、神、聖、賢經典中找到。

 

李克明提到,在人生道路上已經累積了相當里程,在人生考場上也經歷了無數大考、小考的我,再讀道、神、聖、賢傳世經典,就好像看到一張生命大地圖、讀到一本人生處世解題大全;而以哈佛的思考邏輯檢驗經典的內涵,竟然發現:原來,要成功地應付人生的各項挑戰,要擁有精彩人生,苦思不得的方向、道路、方法和解答,竟然全都已經寫在被我們長期忽略、束之高閣的經典之中了。

 

例如在談論領導,《小窗幽記•集醒篇》中即提到「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提醒我們在身為領導者時應該如何服眾;又如《論語˙子路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也早就告誡領導者,領導者的一言一行都是部屬觀察的重點,身要正,要從自身做起,才能形塑好的企業文化,有良善的企業文化,才能使同仁同心一致往正道發展。

 

但修身要修些什麼呢?在《潛書•上篇下•格定》中提到「心有十疾:尊則亢、卑則委、富則驕、貧則隘、樂則散、憂則結、平則懦、怒則潰、惡則狠、愛則溺 ,此十疾者,勿易言之,除之能盡可以平天下,有一不除,不可以行于妻孥,盡除之,聖人不能有加,漸除之,幼學亦可以勉而行也。」也在提醒我們治身與修身的重點何在。

 

《戰國策•燕策》中提到「帝者與師處,王者與友處,霸者與臣處,亡者與役處。」 也告訴了領導者應該如何對待部屬,以及如何定位部屬的地位,上位者應事賢近仁借重他們的專長與智慧,如《論語•衛靈公篇》中提到「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李克明說明,在經典中早就說明了人不是資產,「人才」才是資產,能夠聚集賢良,他們自然就會找到企業的發展方向,西方經典《From Good to Great》中即提到「They first got the right people on the bus, the wrong people off the bus, and the right people in the right seats–and then they figured out where to drive it. People are not your most important asset. The right people are.」;《韓非子•八經》亦提到「力不敵眾,智不盡物,與其用一人,不如用一國,故智力敵,而群物勝,揣中則私勞,不中則在過,下君盡己之能,中君盡人之力,上君盡人之智。」

 

商道是人生之道的一部份,不僅有魏朝劉邵所著十五萬字的巨作《人物志》,可以和任何西方的人資著作論述媲美,身為企業人資,更可以從經典中學習辨人識人的奧義,如《人物志•九徵第一》便提到「性之所盡,九質之徵也,然則平陂之質在於神,明暗之實在於精,勇怯之勢在於筋,彊弱之植在於骨,躁靜之決在於氣,慘懌之情在於色,衰正之形在於儀,態度之動在於容,緩急之狀在於言,則九徵皆至,則純粹之德也,九徵有違,則偏雜之材也。」;《人物志•流業第三》也說明「蓋人流之業,十有二焉,有清節家,有法家,有術家,有國體,有器能,有臧否,有伎倆,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學,有口辨,有雄傑,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主德不預焉。」

 

李克明分享,在過去幾年公開分享經典心性智慧的場合中,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經典看來真的很有用,能推薦一本入門的經典嗎?」可惜的是,每本經典都非常精彩,但切入點和重點各有不同,可謂各擅勝場,要選出其中一本做為學習經典的入門讀物,卻可真是不大可能!也鼓勵從事人力資源的同仁們,可從不同的經典中學習老祖宗對特定重大議題的立場和論述,吸收道、神、聖、賢心性智慧,能幫助企業或同仁在「人」的議題上順遂圓滿,雖然艱難,卻是身為企業人資的同仁們值得努力的目標。

近期會員免費講座  歡迎報名!http://www.hr.org.tw/EDM/free_class/index.htm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的頭像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培養新時代HR必備的人資力!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