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嶄新的2015年,企業主縱然擔心員工在農曆年前領了年終獎金就跳槽換工作,一方面卻也會期待透過新年度的招募替公司注入一批新血,填補轉職潮所流失的勞動力。透過徵才廣告、校園徵才、同業挖角、人力銀行等管道招募進來的新進人員,應該如何規劃新人教育訓練,幫助公司培養一批高度擁有未來潛能的生力軍呢?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資深講師 吳昭德表示,人資主管首先應該思考的大方向是:如何精準找到合適的人才?怎樣才招募得到公司需要的人才?有什麼方法可以實際提升招募效能?他認為,一間企業的組織,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成效,和底下聘用的「人」有絕對密切的關係;換言之,要想讓企業「賺錢」,「人才聘用得對不對」將是最重要的關鍵! HR若無法成功扮演伯樂一角、知人善用,就無法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位置上,因此吳昭德強調,「選才與識人」,就變成人資主管們的首要職責。

有鑑於此就不能不談到能力與職位的適合性;吳昭德進一步分析:正因每個職位都有其應該具備的專業能力,包括知識、技術與人格特質,所以當企業在徵求人才時,必須思考這個人的能力與職位間的「貼合性」,準確定位職務的差異性,安排職能最相近與符合的人才來勝任這些工作,搭配完整且全面的教育訓練,好讓員工們得以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出最佳績效。另外,人才被招募進公司後,HR在試用期間最好就能明確紮實的進行考核,評定員工是否具備該職位相對應的專業度與執行能力,並快速做出因應決策,降低用人風險;若該員順利通過試用期考驗,則應調整待遇、擴充教育訓練的深度與廣度,甚至找出員工是否具備領導能力,透過不斷輪調、參與提案的方式,歷練更深層的職能及視野,以求培訓出新一代的領導管理人才,提升公司內部的強度。

吳昭德也提到,教育訓練的規劃執行和成效評估必須相輔相成,和員工個別的發展計畫和工作表現相連結,若是員工在過去的表現不盡理想,首先可以衡量是否還有在未來改善的空間,若有,可依照該員工未發揮的應有潛力,依詢對方的個人期許安排妥善的「職能生涯規劃路徑」,並擬定年度訓練計畫,透過「進修」、「輪調職務」、「受訓」等方式,導正或增值員工的專業能力,藉此展現「職能導向」的管理效能。


 

 

 

 

 

 

 

 

 

 

 

 

那麼,何謂「職能導向」?吳昭德解釋,所謂的職能導向,意指以能力定位取代傳統年資考核的職務歷練。比起往年企業習慣挑選在公司「待最久」的人做晉升或培訓,現在的企業管理已經慢慢轉型成按照員工在「必須具備之能力方面的表現」優劣來評定人才的好壞。比方說,在早期,企業的人資管理者可能在培訓領導級人才時,習慣挑選「做最久」的資深員工,但「做最久」是不是就等於「做得最好」?其實並不一定。針對工作的內容,規範以及職務執行程度,找出「業務做最好」的人以及「對工作內容最了解、掌握度最高」的人,就是所謂的「職能導向」管理方式。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 林由敏也建議,人資管理者最好能夠屏除過去舊的思維,以績效取代年資來作為人才培育、重用的標竿,運用工作的「豐富化」(多元性)以及「擴大化」(拉大職務範圍,充分授權),幫助員工在工作流程當中有更深入並且更廣泛的作為,將招募與培訓相輔相成,如此便能掌握職能導向的管理訣竅,確立人才培育戰略目標!

 

熱門推薦:

1 人資人員與部門主管必備--精準招募面談技巧
2

面相學-招募觀人術

3 高效招募秘訣-姓名學
4 從召募角度談起(系列—):如何用「非科學方式」快速知人識人 -獨家
5 從召募角度談起(系列二):如何用「科學方式」快速知人識人 -獨家
6 HR如何與應徵者做薪資談判
7 關鍵人才辨識與接班人計畫

8

員工之背景查核(徵信調查)作業實務

 

 

arrow
arrow

    中華人事主管協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